在全球贸易格局剧烈震荡的2025年,关税大战的硝烟已渗透至餐饮行业的毛细血管,而这一局势的背后,与美方在贸易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密切相关。
当地时间4月2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,对华145%关税确实很高,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,但不会降至零。他甚至扬言,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,否则无法同美做生意,若不同美达成协议,就按美方说的办,美才是定规矩的一方。
事实上,美方这种强硬姿态已经对中美贸易产生了实质性影响。3月10日起,中国对美国进口的牛肉、鸡肉、水产品等加征 10%-15%关税的政策正式落地,直接引发食材市场的连锁反应。
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国内牛肉价格已连续4周上涨,3月底周均价达60.94元/公斤,同比涨幅达2.3%,而呼和浩特市监测显示,牛肉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8.26%,呈现"进口贵、国产稳"的分化态势。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成本危机,团餐企业正在上演一场关乎生存的战略突围战。
(一)关税冲击下的食材价格图谱

牛肉:结构性依赖引发的价格地震
美国牛肉在中国高端市场的统治力远超表面数据。2024年,美国谷饲牛肉占中国同类进口量的70%,冰鲜牛肉市场份额达35%。
关税加征后,美国牛肉到岸价每吨暴涨4000 元,导致国内市场出现"替代恐慌"。山东某团餐企业负责人透露,其供应链体系中澳洲牛肉价格随之上涨12%,巴西牛肉因物流周期延长出现断供风险。
结构性依赖使团餐企业陷入"进口成本高、国产替代不足"的双重困境。
鸡肉: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
美国鸡爪作为团餐预制菜的核心原料,在新关税政策下每吨价格暴涨500元。
更严峻的是,全球鸡肉贸易格局正在重构:
巴西鸡肉因禽流感疫情减产15%,泰国鸡肉出口受限于国内饲料价格上涨。

这种连锁反应导致国产鸡副价格跟涨,分割冻品普遍上涨100-500元/吨,翅中、鸡爪等团餐常用品类涨幅达8%。
水产:汇率与关税的双重绞杀
冻虾市场成为重灾区。以20尺集装箱为例,从美国进口的冻虾成本增加1.2万元,人民币贬值进一步放大成本压力。
青岛某水产进口商表示,其转向厄瓜多尔采购的策略遭遇当地政府出口配额限制,每箱冻虾价格反而上涨10美元。
“越转越贵"的困境,暴露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。
(二)团餐企业的生存危机
成本结构的颠覆性重构
某日均供餐5万份的团餐企业测算,若维持原有菜单结构,仅牛肉一项每月成本增加32万元。更棘手的是,食材成本占比从传统的35%飙升至48%,挤压原本不足8%的净利润空间。
成本结构的突变,迫使企业在"保利润"与"保客户"之间艰难抉择。

供应链韧性的极限考验
关税政策实施后,美国牛肉进口量锐减40%,导致团餐企业原有供应链体系断裂。尝试转向国内养殖企业的过程中,发现国产牛肉的出肉率比进口低15%,且需要额外投入20%的加工成本进行嫩化处理。
“量价双失"的困境,凸显供应链重构的复杂性。
(三)破局之道: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进化
供应链的立体突围
① 产地多元化:将大豆、玉米等原料采购从美国转向巴西、乌克兰,通过期货套保锁定未来6 个月价格。某供应链企业通过这种策略,将原料成本波动幅度从15%压缩至5%。
② 国产替代升级:与宁夏盐池滩羊、山东鲁西黄牛等地理标志产品合作,开发高端定制化食材。某团餐企业推出的"盐池滩羊手抓饭",在成本仅增加8%的情况下,客户满意度提升27%。
③ 跨境协同创新:与墨西哥企业合作建立"北美加工仓",将中国生产的预制菜半成品运至墨西哥完成最终加工,规避美国关税壁垒。这种"第三国中转"模式,使某企业对美出口成本降低12%。

菜单设计的精准重构
① 价格敏感型替代:将15元/份的牛肉套餐调整为"鸡肉+豆制品"组合,通过宫保鸡丁、麻婆豆腐等经典菜品维持餐标。某企业的实践显示,这种调整使食材成本下降 18%,客户流失率控制在3%以内。
② 区域特色化创新:开发"地方风味系列",如云南过桥米线、陕西油泼面等,利用地域食材的价格优势。某高校食堂推出"川湘风味窗口"后,月营收增长15%,食材成本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。
③ 健康化升级:推出"轻食套餐",将鸡胸肉、藜麦、羽衣甘蓝等低关税食材组合,契合Z世代消费趋势。某科技园区团餐试点显示,此类套餐复购率达 62%,溢价空间达25%。

成本管控的精细化革命
① 数字化采购平台:某团餐企业搭建的"食材云仓"系统,通过AI预测需求、智能匹配供应商,使采购效率提升 40%,库存周转率从30天缩短至18天。
② 中央厨房升级:引入自动化切割设备,使牛肉利用率从75%提升至88%。某中央厨房测算,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成本120万元。
③ 能源管理创新:采用太阳能+储能系统,使厨房能耗成本下降 35%。某大型团餐企业的实践显示,这种改造在3年内即可收回投资。

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
① 服务场景延伸:为企业客户提供"餐饮+健康管理"增值服务,如营养分析、体重管理计划等。某金融机构定制的"减脂套餐",使客户粘性提升38%。
② 品牌IP化运营:打造"团餐匠人"系列短视频,展示食材溯源、烹饪工艺等环节。某团餐品牌的抖音账号粉丝突破50万,带动线下订单增长22%。
③ 可持续发展赋能:推出"零废弃套餐",使用可降解包装,每单捐赠0.1元用于环保项目。这种ESG策略使某企业在政府项目招标中获得5%的加分优势。
(四)未来趋势:在变局中构建核心竞争力
面对关税大战的常态化,团餐企业正在经历从 "成本控制者"到"价值创造者"的蜕变。行业龙头企业的实践显示,通过供应链重构、产品创新、数字化转型的"三驾马车",企业不仅能够抵御外部冲击,更能在危机中发现新机遇。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团餐企业的突围之路充满挑战,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创新空间。唯有以战略的定力、创新的勇气、执行的韧性,才能在关税风暴中稳舵前行,书写行业发展的新篇章。
文章来源:团餐展
【免责声明】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